悬疑人说话剧| 第69期
阿婆的小说改编的悬疑话剧究竟有多牛?
可能人人都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拥有仅次于《圣经》的销量与侦探小说界无上的泰斗地位,却鲜少有人了解,在戏剧方面“阿婆”也成就非凡。
她的著名话剧《捕鼠器》连续上演60余年,超过25000场次演出以及10000名以上演员的参与,早已突破吉尼斯纪录,而在剧院、电影、广播等多种媒介上,她也发展着自己在小说之外的创作功力。
事实上,戏剧本来就是一个非常适宜谋杀题材的舞台。固定的环境,固定的人物以及有限的线索,即时的案件发生场景让观众几乎能第一时间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站在侦探的视角去破解谜题。
演员、台本和舞台甚至镜头对场景的呈现则远比小说能展露出更多的细节。这种互动性是双向的,不仅能推动观众到舞台跟前,也能推动故事更贴近现实,几乎如同奎因小说里活生生的“挑战读者”一般。
在20世纪中期的伦敦,名声鼎盛时期的阿婆曾拥有在西区几十座剧院中三部作品同时上演的盛况——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女性编剧,更是作为一个作家空前绝后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对角色的揣度,节奏的把控以及巧妙的转折,这些阿婆小说中最让人沉醉的因素,在戏剧中通过剧本、演员、空间、观众的关系,展现出了远比小说文本更强的活力。
《黑咖啡》——一出典型的英国庄园谋杀案
赫尔克里·波洛作为阿婆笔下最受人喜爱的侦探,他让人忍俊不禁的造型和奇特夸张的性格在小说中已经让人印象深刻。而这部原创的话剧剧本的出现,第一次将这个鸡蛋脑袋的比利时人带到现实中,更不用说还有他可爱的拍档黑斯廷斯。一次古怪的邀请,一座庄园,一个讳莫如深的家庭,以及随之而来的一次谋杀,所有的元素都是阿婆最为经典的套路。
《黑咖啡》首次创作于1930年,作为阿婆的第一部剧本作品,因为其最为经典的阿婆元素成为戏剧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剧本之一,也开启了阿婆在小说家之外的第二条创作道路。
《捕鼠器》——非典型暴风雪山庄中的绝妙反转
这部作品从各个角度都可谓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一部非系列的原创作品,并非传统的乡村与家族关系,所有角色都以完全不同的理由快速聚集到旅馆这一公共场所,以及随即被大雪封闭的外部环境。
这可能是堪比《无人生还》般刺激的一次陌生人之间的碰撞,而更为刺激的是,在事件发生到一半时有侦探进行了介入,在人物的互相猜疑间将人物关系更进一步地打乱了。层出不穷的事故疑点以及不断升级的人物冲突,让这部剧本一改以往阿婆剧本中侦探对涉案人员家访的四平八稳,几乎时时刻刻都隐藏着爆发的前兆。
1952年,这部剧本第一次在诺丁汉上演之前,所有的演员都担忧着这一反转是否会让观众不知所云,事实上,这却成为了阿婆最为成功的一部戏剧作品。身份的转换在舞台上更能由演员的表演体现出强烈的反差带来了震撼的观感,其把握的时机更是堪称绝妙。
《原告证人》——令人拍案叫绝的法庭多重反转
阿加莎·克里斯蒂与比利·怀德,还有什么比这更强的编剧组合呢?而曾经声称“觉得编剧才是自己所天赋的使命”的阿婆,也将一生中最为复杂的故事编排奉献给了剧本。
1953年剧本首次在伦敦上演,4年后,美国喜剧电影大师比利·怀德将其搬上荧幕,集结了好莱坞明星的演绎与比利·怀德独一无二的戏剧张力,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上也早已名垂青史。
撇开电影中众多的其他因素,《原告证人》并不完全是经典的阿婆式作品。与大多数阿婆的作品完全相反的是,前来委托的可怜年轻人并不可爱,甚至一直以来都看起来疑云重重。
一个围绕着一个年轻人与老太太的暧昧关系以及遗产的案件,不够明晰的人物性格以及太过明显的利益关系,都成为了老奸巨猾的律师眼中的怀疑对象,同时也成为他对自我能力审视的依据,而正是这一点让他最终落入了圈套——且落入圈套成为了整个故事真正的结局。
这个并非案件而是剧作上的反转让人措手不及,在最后的法庭场景中接连不断的疑虑猜测中迎来最后干脆利落的一击,而整个故事由律师起也由律师终,收尾呼应,堪称完美。
它又是一部非常阿婆的作品,人性的善恶永远都是阿婆所关注的焦点,也永远都是引发一切罪恶的源头,而它们则都会在一些最细小的事上体现出来——眼神,动作,这些从小到大的案件线索,串联起的正是阿婆的人生哲学。
律师所自我怀疑的公正力与自我能力何尝不是波洛所自我怀疑的——这些站在故事的正中心,宣布善恶的仲裁人,恰恰也是最受考验、也最容易走上歧途的对象,而这也正是阿婆本人不断自我拷问的自画像。
《无人生还》——绝不重复,给出一线生机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小说《无人生还》几乎是开创了暴风雪山庄这一模式的经典,从背景到情节到结果,都几乎是教科书般的无懈可击,且因此成为其最受赞誉的作品之一。
搬上舞台的《无人生还》,走向的是否依旧是注定的完全覆灭?调皮的阿婆给出的答案是“不”。
在话剧版本的《无人生还》中,尽管绝大多数情节与小说并无二致——显然,如果所有人真的如同小说一般全部死亡,反而是一种毫无戏剧冲突、顺应情绪与逻辑的丧钟般的结局,这样的顺应在戏剧舞台上并不能让台下的观众兴奋起来,更何况凶手并不值得同情,观众也无法为他而落泪。
因此,给话剧版《无人生还》独一无二的生还可能,发起反抗的重任就落在了塑造两位足够聪明的主角肩上了,而凶手是否能够一手遮天,进行自己认为的正义的裁决,在这个结局之下得到了更为正确的对待。尽管如此,原小说中所带的强烈的主观绝望与宿命感被削弱,这样的改动既然有利也一定有弊。
除去以上的剧本作品,事实上阿婆还曾经涉猎历史、爱情题材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尽管水平参差,她却依旧多年笔耕不辍。这个一生都充满热情、热衷于各种新奇冒险的女作家曾经这样对自己的女儿写道:“如果你继续让我专注于小说创作,那么《捕鼠器》、《控方证人》也就不会出现了。”
这些与小说风格并不相同的作品,不仅为人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精彩刺激的欣赏体验,也成为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展现出的又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剪影,成为她身上的一块重要的拼图。
/END/
致读者
悬疑人招新啦!如果你:
1、对悬疑人【说书】、【说电影】或者【奇闻异事】感兴趣2、喜欢文字、编辑工作3、胆大心细,有求知欲,愿意把所思所想化成文字与大家分享4、有充足的业余时间5、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保持有效沟通
如果你符合上述要求,那就请毫不犹豫的加入我们吧。悬疑人招新群:
你 可 能 还 喜 欢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