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悬疑世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

如何写出好小说?斯蒂芬·金教你几招

$
0
0

悬疑人说书| 第72期

如何写出好小说?斯蒂芬·金教你几招

热爱写作的人总渴望得到大师的指点,写作能不能教?

美国当代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在古稀之年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写下了《写作这回事》。他手把手教有志于写作的文学青年要备好哪些必要的装备,如何像发掘一架恐龙化石一般将一个好故事发展成型,如何“关门写作,开门改稿”,如何叙事与描述?

斯蒂芬·金在这部写作圣经中告诉了我们他对于如何写出好小说这个问题所了解的一切。


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

​我试图告诉大家一个作家是如何长成的,不是说作家是如何造就的;我不认为作家可以造就,不论环境还是个人意志都不能造就一个作家。这资质是原装原配的,可它仍然是种不寻常的资质;相信许多人都至少具备一定的写作或者讲故事的天分,这种天分可以得到加强和磨练。这是一个断断续续的成长历程,其中雄心、欲望、运气,还有一点天分,都起到了作用。

进入核心部分之前,我提出两个简单的主题。第一,要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掌握基础(词汇、语法、风格的要素)。第二,坏写手怎么也不可能改造成称职的作家,同样,好作家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伟大的大师,但是经过辛勤的工作,身心的投入,得到及时的帮助,有了这些,一个勉强称职的作家就能进步成为一个好作家。接下来就是谈谈我对于如何写出好小说这个问题所了解的一切。

《写作这回事》

​多读多写

如果你不准备拼命干,玩儿命写,你就根本没打算试着写出点好东西——你还是安心做个称职的写手吧,并且心怀感激,因为再不济还有这点本事够用。如果你想成为作家,有两件事必须首先得做到:多读,多写。据我所知别无捷径,绕不开这两样。

通过阅读烂文章,人最是能清楚学会不该怎么写。而好的作品能教给学习写作的人以风格、优雅叙事、情节发展、丰满可信的人物,还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个好故事再加上好文笔,看得人血脉喷张,仿佛被击倒在地,这是任何一个作家经受锻造的必由之路。除非你曾被好作品震倒,否则你绝不可能希望让自己的作品也有如此力量,将读者震住。

因此我们阅读、体会那些平庸之作,以及那些绝对的烂书,这样的经验会帮助我们,当这些东西悄然出现在自己作品中的时候我们能有所识别,避免写成那样。同样,我们阅读也是为了拿自己跟好作家及伟大的作品做个比对,对自己能做到哪一步心里有个数。我们还为了体验不同的写作风格。

不同风格的混合杂糅在形成你个人风格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却不是凭空发生的。你必须得广泛阅读涉猎,同时不断精炼并且重新定义自己的作品。我很难相信那些很少阅读的人(有的根本一点书都不读)竟然也打算写作,并且期望别人喜欢他们的著作,但我知道却又这种人。如果每次有人告诉我说他/她想当作家,却“没时间读书”,我就可以收到一毛钱的话,攒到今天我收的钱足够吃一顿很不错的牛排大餐了。就这个话题可否容我直言不讳?如果你没时间读书,那你就没时间写作。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阅读在一个作家的生活里就是他的创作核心。我走到哪里都带着本书,我发现有的是机会让我抽空读上几页。这技巧就是要教会自己读书既一气呵成,也可以浅斟小酌。

你对当作家这回事到底有多认真?你必须做好准备转向内心想象的世界。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能够让写作变得容易上手;当你来到作家国度的时候,应该准备好各种证书文件。持续的阅读会将你代入这样一种状态,你可以很迫切很放松地写作。同样阅读也能持续告诉:前人都做过些什么,还有什么没做,哪些是陈腔滥调,什么才令人耳目一新,怎么写算是言之有物,或者死气沉沉。你读的越多,下笔或者往键盘上敲的时候才越不会显得像个傻瓜。

《魔女嘉莉》改编同名电影

​写多少?

如果说“多读多写”是第一戒律——我敢保证的确如此——那么写多少才算得上多呢?当然这点因人而异。

我本人的时间表基本很清晰。上午用来写新作品——进行中的著作。下午小睡一会,处理信件。晚间用来阅读,陪伴家人,看电视转播的红袜队比赛,如果有稿子非校不可就校稿子。基本来说,我主要的写作时间是在上午。

一旦我开始写某本书,除非万不得已,我不加停顿,也不会放慢速度。如果我不是每天都写,人物在我脑子里就开始走样——他们开始变得像小说里的人物,而不是真实的人。叙述故事的刀锋开始生锈,我就开始对故事情节和进展失去控制。最糟糕的在于,那种创作新东西的兴奋感会逐渐消退。写作开始让我觉得像份工作,而对大多数作家来说,这简直就是死神之吻。写作最棒的时候——向来如此,亘古不变——就是当作家觉得他是满怀灵感享受写作的时候。如果不得已我也可以不动感情地写,但我最喜欢鲜活滚烫、几乎灼人的写作状态。

对我来说不写作才是真正的工作。当我写作的时候,就像在游乐场,哪怕我待在其中最糟糕的三个钟头感觉也还是真他妈的爽。

《闪灵》改编同名电影

​在哪里写?

对这种有规律的创作方式帮助最大的就是工作环境要安静。地方不妨简陋,并且只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扇你甘心关上的门。

如果可能的话,你的书房里不该有电话,当然更不该有电视或者电脑游戏等等这些你打法闲暇的玩意。如果房间有窗户,除非窗外对的是一面光秃秃的墙,不然你要把窗帘拉下来挡好。对任何作家都是如此,但尤其对新手作家来说,消除一切让你分心走神的可能性是明智之举。你坚持写下去,会本能地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分心因素屏蔽掉,但开始阶段,最好还是在动手写作之前就尽量把这些处理好。你写作的时候是在创造自己的世界。

《头号书迷》改编成电影《危情十日》

​写什么?

写什么?答案同样重大: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什么都行……只要你讲真话。

至于说题材类型,这样说应该比较合适,就从你喜欢读的题材类型开始写起吧。我认为,如果你背离自己所了解并且喜爱的东西,转而投向你认为足以赢得亲友和写作圈的同仁尊敬和青睐的题材,那才是严重的错误。同样错误的是为了赚钱特意去写某种类型的小说。

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注入真实生活,结合你自己对生活、友谊、爱情、性爱以及工作的了解,让作品与众不同。尤其是工作。人们喜欢读关于工作的描写。你需要记住的一点是,不要长篇大套授课一样讲知识,而是用这些来充实你的小说,这两者不是一回事,后者可取,前者可免。

在我看来,短片也罢,长篇小说也罢,都是由三部分构成:叙事,将故事从A点推至B点最终至Z点结束;描写,为读者描绘出现场感觉;还有对话通过具体言语赋予人物生命。

 情节构思   

你可能会奇怪,情节构思应该摆在什么位置。答案是——至少我的答案是——没它的位置。

我不信任情节构思有两个理由:首先,因为真实的生活多半是不经构思的,哪怕是算上我们所有的合理预警和精心计划依然如此;其次,因为我相信情节构思和真正创作的自发性是互不相容的。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对于写小说的基本信念是:故事几乎都是自发的。作家的职责就是给它们提供发展的所在。

我更多是依靠直觉,我能够这么做是因为我的书多半是基于某种情势而非故事。这些书的来源通常都是些很简单的点子,当然有些要更复杂写。我想要将一群人物放到某种困境中,然后观察他们如何竭尽全力脱身。我的工作并非帮助他们脱身,或是操纵他们的命运,把他们从困境中弄出来——这些工作需要情节构思这柄大锤,这种力道大、动静响的工具才能完成——而是观看发生的事情,然后把它写下来。

叙事    

首先出来的是一种情势。人物——开始时总是平板、毫无个性——随后出现。一旦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固定下来,我就开始叙事。对于结局我常会有个大致的想法,但我从来不曾照自己的意思做。有的时候结局跟我想象的一样,但大多数时候,结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对于一个悬疑作家来说,这可是件大好事。

 描写    

描述可以使读者亲身参与到故事中来。好的描述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技巧,之所以说除非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否则不绝不可能取得成功,这是重要原因之一。问题不单单在于如何描述,还在于描述多少才合适。阅读会帮你回答多少的问题,而只有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你才能学会如何描绘场景。这种技巧只能在实践中学习。

开始描述之前,你首先需要想象出你希望读者感受的场景。而描述的目的就是要将你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场景写成文字,跃然纸上。这绝非易事。如果你想当个成功的作家,你就必须得将之付诸言语,描绘出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触感。

描绘不足会让读者感到迷惑,仿佛近视眼看不清事物。而过度描述则会将读者淹没在细节和意向中。窍门就是要找到一个适中的度。同样重要的还有要分清主次,哪些值得多费笔墨,哪些不必,毕竟你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继续,那就是讲故事。

我认为,与其描写人物的外在形象,还不如突出现场感和特征更容易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样,我认为外形描写不该成为人物性格塑造的捷径,因此,请你务必不要描写男主人公犀利的蓝眼睛和坚毅的下巴;还有女主角傲慢的颧骨。这类描写技巧很差,并且是偷懒行为,跟那些无聊副词一路货色。

在我看来,好的描写通常由少数几个精心选择的细节构成,这就足以代表其他一切。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细节都是首先浮上心头的意象。好描写的关键始于所见清晰,终于落笔明晰,意象清新,词汇简单。

对话    

这是对话赋予了你的人物音容笑貌,是塑造人物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唯有人物的所作所为可以更多地展开其形象,而话语自有其诡谲:他人可以从你的话语中观察到你的性情为人,而你作为讲话者却对此毫无知觉。

写好对话的关键,与小说创作这门虚构艺术的其他一切一样,在于坦诚。如果你坦白将人物口中的话语写出来,你会发现自己被相当多的批评所包围。要让你的对话传达出现实感,让读者产生共鸣,你就必须得实话实说。脏话和亵渎性词句是无知愚蠢人以及言语贫乏者的语言。

斯蒂芬·金

开始写作之前你需要明白的几点

创作总是从模仿开始

那一年的大多数时间,我要么卧病在床,要么就呆在家里。我读了大概得有六吨重的连环漫画书,从汤姆·斯威夫特一直看到大卫·道森(这是一位英雄的二战飞行员,他驾驶着不同型号飞机,总是"抓紧推进器攀向新高"),后来又看了杰克·伦敦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动物故事。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自己写故事了。创作总是从模仿开始;我会把《战斗的凯西》一字不落地抄在我的蓝马牌便笺本上,偶尔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加点自创的描写。我会像这样写:"他们在一间dratty——dratty这个词跟前面的otiologist一样,也是作者生造出来的。它的名词drat意为"诅咒,咒骂"——的农舍里安顿下来。"直到又过了一两年之后我才发现,原来drat跟表示"通风"的draft不是一个词。我记得那段时间我还曾经以为"细节"跟"牙科"是一回事,而"母狗"是说长得特别高大的女人。那么"狗娘养的"大概很可能长成个篮球手。当你六岁的时候,你的宾果球多半还都在球盘里晃悠,什么时候蹦上来个什么都没准儿,谈不上手气壮不壮。

世界上没有点子仓库,好故事来自乌有之乡

有件事我们现在就说清楚吧,好不好?世上没有点子仓库,没有故事中心,也没有畅销书埋藏岛;好故事的点子真的是来自乌有乡,凭空朝你飞过来:两个之前毫不相关的主意碰到一起,青天白日里就产生出新东西来。你的工作并不是要找到这些主意,而是当它们出现的时候,你能够认出来。

具体这个主意出现的那一天——我的第一个真正好故事点子凭空向我飞来的那天,我妈说她还需要六本积点礼券——这种绿色的兑换礼券是由S&H公司设计印刷,在1960年代广为散发的,消费者在超市等购物结账时根据消费金额领取一定面值的礼券,积攒下来寄给发券公司,可以领取相应礼品——,就可以换到一盏台灯,她想把台灯当作圣诞礼物送给她姐姐莫丽,可她觉得时间不够,她攒不了那么多券了。"我猜只好等到她过生日再送了,"她说,"这些小破券总是看起来挺多,贴到本子上才发现总是不够。"说完她朝我瞥了一眼,伸伸舌头。当时我突然发现她的舌头变成了S&H那种绿色。我当时想,如果能在自家地下室里做出这种倒霉的礼券该多好,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叫做《欢乐礼券》的故事诞生了。是伪造绿色礼券的点子,加上看到我妈妈的绿舌头,刹那间催生了这么一个故事。

《死亡区域》改编同名电影

​乐观面对失败是最合情合理的反应

收到《希区柯克》的退稿条以后,我在墙上留声机上面的位置敲了个钉子,在条子上写了"欢乐礼券"的字样,然后把条子挂到钉子上。随后我就坐在床上听法茨唱"我准备好了"。事实上我感觉很不错。当你年纪还小、脸上无毛可刮的时候,乐观面对失败是最合情合理的反应。

到我十四岁的时候,我墙上的钉子已经承受不了太多退稿信的重量,我另换了一个大钉子,继续写。到我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到手写的退稿信,内容比"勿装订,用曲别针"之类的建议更令人鼓舞。第一个让我感到有希望的条子来自阿尔吉斯·巴德瑞斯,他当时是《奇幻与科幻》的编辑,他读了我写的一个题为《老虎之夜》的故事之后(我想,故事的灵感多半来自《亡命天涯》连续剧的某一集,里面男主角理查德·金宝博士在动物园或者马戏团打工,负责清理兽笼),写道:"故事不错。不适合我们,但确实不错。你有天分。继续来稿。"

关上门来写作,敞开门来修改

"你写故事的时候,是在给自己讲故事,"他(古德)说,"当你修改的时候,主要工作就是拿掉不属于故事本身的内容。"

我交上头两篇稿子的那天,古德还说了些别的话也很有趣。他说:关上门来写作,敞开门来修改。换句话说,你写的东西开始是为自己,往后就要出门见人了。一旦你有了个故事,把它写好——总之尽力把它写好——他就属于所有想要看故事的人。或者想批评它的人。如果你运气好,更多人想要的是看故事,而不是做批评。

END

致读者

悬疑人招新啦!如果你:

1、对悬疑人【说书】、【说电影】或者【奇闻异事】感兴趣2、喜欢文字、编辑工作3、胆大心细,有求知欲,愿意把所思所想化成文字与大家分享4、有充足的业余时间5、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保持有效沟通

如果你符合上述要求,那就请毫不犹豫的加入我们吧。悬疑人招新群:

往期回顾

 柯南背后的世界六大著名悬疑推理小说家

 深刻影响世界悬疑推理文学的19位小说巨匠 

 说说那些一炮而红的悬疑作家是如何成名的

 连他们都不认识,你还敢说自己是悬疑迷吗?

最漫长的那一夜,我们的人间喜剧与悲惨世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1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