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4.sinaimg.cn/large/5ec4e7f6gw1exx1uehunyj20b30go74q.jpg)
这一切,真的是我把我很多人生的成长经历,真实的,也包括一些不真实的经历,单纯是我当时想象的一些东西全部都糅合在这些故事里面了。今天有好多位老师说到的很多东西确实是非常到位,超出了我当时写的时候所想要表达的那种。但是仔细一想,又都是对的。我自己虽然没有想到,但是其实就站在我自己的背后,我自己没有办法转身看到,但是它确实是存在在那里。另外,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很好的批评意见。因为这里面有很多种原因,可能是我自己的水准,可能是我自己的境界还需要继续提高,也有可能是跟当时所有的文章先是发表在网上,是微博形式有关,所以写作的时候可能稍稍有些随意,会先考虑到微博网友阅读的习惯,希望能够把一些东西尽量说得更加清晰,让他们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一点,这也跟互联网的发表环境有关系。出版的过程当中,其实我是跟出版方,跟一草沟通过:“是不是需要做一些修订,是不是要把一些东西做一些改变。有一些当时网络上的语言,一些文字的处理,故事的处理,是不是要做变化。”后来一草跟我说:“希望保持原貌,能够让大家在纸质上也能够看到当时发表的原始情况,而不是经过反复修改的最终的一个所谓的节本。”我们这一次出版社出版的、卖的是一些足本,所以都还是比较真实的出现在了书里面,我觉得也是一种特别的地方吧,我觉得也是有价值的。
也很感谢徐晨亮老师能够找到十几年前的书,一说起来我一下子就清晰记起来了一些细节。可能越早的东西记忆越清晰一些,越近的东西反而记忆没有那么清晰。
2008年的时候,《天机》出版以后,在中国作协开过一个研讨会,当时一草也在场。当时那个研讨会跟今天的研讨会相比,其实还是很不一样的。虽然说当时可能层级更高一点,中国作家协会出席的领导我记得陈建功是在场的。但是我觉得那个效果,没有这一次的效果那么好。那一次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不同语境的评论家,当时的评论家说得很好,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语境和探讨的作品语境是不一样的,是割裂的,有点各自在说各自话的那种感觉,没有糅合在一起。我觉得今天这个研讨会,其实语境是柔和的,没有割裂的语境,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话语体系里面,同一个频道里面。不管是类型的也好,或者是纯文学的也好,都糅合得很好。不管是说正面、负面、还是提意见等等怎么引申开来去说的,我觉得是非常独特的在作协体系内的研讨会。
网络首发这样的特殊性,还有很多文章并没有收录到这本书里面。比如今年《小说月报》选过的一篇就没有收录到这本书里面,可能会在第二本书里面继续收录。包括今年7月份《萌芽》杂志上的《黄埔江上的白雪公主》也没有收录进去,希望各位老师在我后面其它的作品里面提出更多的意见。这一次会议让我有很多的提升,不管我当时的写作初衷是怎么样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但是一定对我自己的帮助是非常非常大的。不管是对于这部作品还是对于其它的作品,不管是类型小说创作还是纯文学小说,或者是我未来可能会写其它的小说帮助都是非常非常巨大。
非常感谢在座的所有老师和朋友。今年是2015年,今天是10月15日。我觉得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点,在上海的秋天能够集聚一堂,我觉得非常的荣幸也非常的感谢。![](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