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骏工作室
2017年2月24日村上春树出版两卷本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他让某个登场人物说出了仿照父亲回忆般的战争体验,一度引发日本媒体热议。
当时的《朝日新闻》对此小说作出的评价是“对抗战争与暴力成为了村上春树作品的重要主题”。
他在书中写道:
“1937年,以卢沟桥事变为契机,日本正式与中国开战,同年12月在那发生了重要的事件。”
“那年12月发生了什么?我说:南京入城。没错,就是南京大屠杀。”
“日本军在激烈战斗的末尾阶段占领了南京城,在那杀了很多人。有因为战争而杀掉的人,也有战争结束后杀掉的人。由于日本军没有时间管理战俘,所以对战降的军队和当地的百姓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关于准确的被害人数,虽然具体的细节在历史学者之间存在争议,但总的来说杀害市民百姓这是事实,是无法否定的。”
“是40万,也有人说是10万,但是40万和10万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也正是这本书曾一度让日本右翼急眼,他们还在网上辩解:这是阴谋!是村上春树为了夺得诺贝尔奖的手段!
而就在正式进入令和时代的十天后,5月10日,村上春树在《文艺春秋》上发表的一篇名叫《弃猫,提起父亲时我要讲述的往事》的新作,更是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并且成为国内的热议话题。
在这篇随笔文章里,70岁的村上春树第一次对外公布了其父亲曾是“侵华日军”,可能杀害中国俘虏的残忍往事。村上春树在文章里表示:这段往事“沉重印刻在了自己幼小的心上”,并再次公开呼吁“继承历史”“不能忘掉过去”。
据报道,这篇随笔以小学时代的村上春树与父亲一起去丢弃猫咪,但回家之后却发现猫咪不知为何竟然自己先跑回来了的回忆为开端,以村上春树特有的风格轻快讲述往事。但转到与父亲有关的经历时,笔调却有所变化。
据介绍,村上春树的父亲名叫村上千秋,1917年出生在日本京都,是当地一家寺庙住持的第二个儿子。1938年20岁的村上千秋被征兵到了侵华日军第16师团第16连队当辎重兵。村上春树说:“虽然辎重兵基本上不直接参加前线作战,但也并不意味着就很安全。”
从1938年开始,村上千秋一共被征兵入伍了3回,参与了多场侵华战争。但村上千秋几乎很少跟村上春树谈及曾经的战争经历。为此,村上春树曾一度怀疑自己的父亲属于侵华日军进攻南京的部队,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在村上春树的记忆中父亲从没有提起过关于战争的片言只语,大概一门心思想要忘却。每天早上村上的父亲都要在佛坛前祈祷好久,村上问因何祈祷,他回答,为了死在战场上的人,无论是敌方还是友方。
为了弄清楚真相,村上春树还专门花了5年的时间来调查此事。他不仅查阅了从军记录,还“同与父亲有关的各色人士见面,开始一点一点地倾听关于他的故事”。当最终弄清楚父亲属于别的部队(没有参与南京大屠杀)时,村上春树在文章里表示:“我感觉像终于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村上春树回忆写道:“父亲几乎从来就不跟我讲自己的战争经历,唯一一次讲自己残杀中国战俘的事是在我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显然中国士兵当时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了,但根本没有表现出恐惧和害怕。”
村上春树还在文章里写道:“无论作为士兵还是僧人,我想,这样残酷的经历必然在父亲的灵魂深处留下很沉重的疙瘩”“用军刀砍下人头的残忍光景,不言而喻地沉重印刻在幼年的我的心上”。
他将其看作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精神创伤”,并表示“即便再感到不快、再想移开视线,人都应该将其作为自身的一部分继承下来并传下去。如果不这样做,名为历史的东西意义又在何处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村上春树和妻子拒绝生子,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从出生就要背负上无法选择的侵略者基因,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的痛苦。
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村上现象”。一直以来他凭借着小资产情调所描写的青春情怀,吸引了无数粉丝。
他的写法清新自然,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也成为了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却多年陪跑。
而此次事件一出,也有网友评论,“村上春树看文学奖没戏,转而期待获得和平奖”。
在访谈中,村上春树表示,父亲曾向他断断续续讲过他在侵华战争的经历,但是细节他都记不得了。他不是刻意忘记父亲的战争罪行,而是在见证了这段黑暗历史时受到了创伤。村上春树认为,这是他后来与父亲疏远的真正原因,因为他是侵华战争的直系后代,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历史的原罪,他不得不接过父亲的战争记忆。
曾经,因为笔法西化、文章内容清新而轻盈、疏离而充满小资情调,导致村上春树成为日本文坛异类,被日本评论界所不待见,于是,他在八十年代末选择“避走”欧美。而改变他,让他下定决心留在日本生活的原因,是1995年3月20日发生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它提醒村上春树,极端暴力并未从日本社会远去,小说家有着责任去不断地让国民激活那些被政治刻意压制的记忆。
在此之后,曾经作为一个曾经几乎与政治绝缘的公众人物,开始反思,只要有机会便会站出来呼吁“日本应该为过去的侵略战争真诚道歉”。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村上春树接受访谈时说:“日本应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朝鲜半岛以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历史反复道歉,直至受害方认为,道歉已经足够。”
2012年,村上春树曾对钓鱼岛问题发表评论称,日本政府灌输的民族主义就跟廉价酒一样,容易让人失去理智,会使境况变得危险。
2015年村上春树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时曾说:“道歉并不可耻,(日本)侵略过他国是事实”,历史认识的问题非常重要,我认为,认真进行道歉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去年在接受日本《每日新闻》采访时,村上春树再一次公开批评日本政府:“无论是1945年的战败还是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重来就没有人真正承担过责任。”
最后,放上村上春树的一段话:
“我们只是落向广袤大地的众多雨滴中那无名的一滴。
即使是一滴雨水也有历史,也有继承那段历史的责任。
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
(消息来源:成都商报、新京报)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