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
我记得2013年12月份跟蔡骏兄一起去台湾参加一个交流活动,那是我第二次见到他。第一次见到他是2011年,当时他留着大胡子,也不怎么说话。我说:蔡骏老师你好。然后再也没有怎么说话了。到了台湾以后,因为我们两个人年龄差不多,于是我们经常在一起玩。一开始他话很少,然后渐渐熟悉了以后他的话逐渐多了起来。于是我知道,这是跟我们有着共同记忆的人,这是70后出生的人所特有的记忆。比如:张雨生、千百惠等歌手,以及《万水千山总是情》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的,还有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变形金刚》。
曾经我问蔡骏,你写悬疑和恐怖小说的时候有没有害怕。他说:没有。我当时有些诧异,因为我觉得一般写这种小说的人都会身临其境的那种感觉。不过当我读完《最漫长的那一夜》我终于明白其中的原由。可能蔡骏是生存在平行空间的人,所以他应该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在《最漫长的那一夜》这本书里面,我感觉是蔡骏为我们描写了“众生相”。瘫痪的人物、出租车司机、也有饕餮好食、用身体器官做美食(当然,最后知道是动物的器官),也有假装去香港卧底,却一事无成的老男孩。蔡骏用很轻柔的笔法和伶俐的情节,为读者展现了形形色色底层人的欲望。或许可以这么说,这部小说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夜晚的,是关于欲望的夜晚的。蔡骏把当下中国人的这种精神焦虑症,或者是妄想症放大了,以此剖析人之所以焦虑,人之所以癫狂,人之所以妄想的原由,无非是欲望。我认为蔡骏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小说家,有的时候我读到里面的有些东西有一点可亲,故事情节特别特别的精彩。他笔下的这些人物看似很平常,但是他们的经历为我们演绎出一个又一个不平常的传奇。
有时候蔡骏又很狡猾地把这些传奇漏掉,从而使这些人重新从天空坠到地上。比如《香港的一夜》,讲的是一个发小,1993年去了香港,1997年回上海探亲,然后自称加入了黑社会。2009年我在金沙嘴又碰到了小马哥,他又称自己是潜伏在香港和澳门的间谍。小说到了最后,我才发觉小马哥并没有在香港定居,而是被母亲抛弃了,在深圳过着很艰辛的生活。
他们先是自己选择被自己抛弃,到最后事实上也被那个世界所抛弃了。
蔡骏擅长把小马哥这一类人,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用金箔包装起来,到小说的结尾又用自己的手轻轻地把这种金箔给撕掉。这种写法在《杀手里昂与玛蒂尔达那一夜》都有运用,体现了蔡骏对于小说美学的某种认知。我看完之后,我觉得蔡骏的这些小说可以称为“现实主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难忘的经历奇特的小人物,他们虽然身份不同、性别不同,人生经历千差万别,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良自知。我觉得这些都变相验证了蔡骏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那就是不管夜晚如何漫长,可能也漫长不过白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special/1265.gif)